[ScyllaHide] 文章列表-看雪地址:
ScyllaHide的Hook原理
Hook是通过修改程序代码或数据,达到改变程序逻辑的目的。Hook种类很多,ScyllaHide主要使用的是inline hook,也就是在运行的流程中插入跳转指令(call/jmp)来抢夺程序运行流程的一个方法。
Hook根据系统版本(win7、win8、win10等)、cpu架构(x86、x64)、子系统类型(是否是wow64进程),实现由细微差别。本节只讨论win7、x64下32位进程(即wow64进程)的情况,其他情况请大家自己分析。
下面是针对目标环境(win7、x64下32位进程),我们将ScyllaHide所有API的hook类型进行统计,结果如下图(hook类型统计图)所示:
ScyllaHide究竟做了什么
抛开源码,我们先通过工具查看下ScyllaHide对程序做了什么,然后再分析它怎么实现的。实验和代码结合,相辅相成,更容易理解其原理。
首先,我们打开OD,然后打开Plugins菜单的ScyllaHide的选项框。点击右上角的“Create new profile…”按钮,随便起一个名字(我命名为khz了),其效果如下图所示:
然后,我们通过OD,打开任意32进程,待程序运行起来后,打开PCHunter,查看被调试进程(我这里的被调试进程名字是MyTestAntiDebuger.exe)的进程钩子,如下图所示:
最后我们简单分析下,从本文章第一幅图“hook类型统计”中可以看出,被标记为HOOK的钩子共有6个,这6个钩子正好对应PCHunter扫描出来的前6个inline hook,可以看出它们是一种类型的钩子。
除了这6个钩子,其他钩子都以Nt开头(BlockInput函数虽然不是Nt开头,其实也属于Nt系列的),而PCHunter扫描出来的只剩下wow64cpu.dll的一个inline hook,难道这么多的Nt系列函数公用一个钩子就完成了所有的任务?具体原理暂且不说,我们到此可以看出ScyllaHide的钩子是不止一种的,而且ScyllaHide的钩子可以给多个函数上钩子(hook)。
ApplyHook函数调用结构图
下面是Hook的整体流程,非目标环境(win7、x64下32位进程)的函数直接忽略了。
从上图中,可以看到,hook根据模块分为3类,分别是:Ntdll、Kernel32(或者KernelBase)、Win32u(或者User32)。其实这个划分跟HOOK原理关系不大,真正有关的是定义的几个宏:HOOK、HOOK_NATIVE、HOOK_NATIVE_NOTRAMP,与之对应的是FREE_HOOK和RESTORE_JMP(ScyllaHide并没有完整的恢复hook相关内容,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改造一下源码,保证hook的正常恢复)。下面是三个hook相关宏定义的实现:
#define HOOK(name) hdd->d##name = (t_##name)DetourCreateRemote(hProcess,_##name, Hooked##name, true, &hdd->##name##BackupSize)
#define HOOK_NATIVE(name) hdd->d##name = (t_##name)DetourCreateRemoteNative(hProcess,_##name, Hooked##name, true, &hdd->##name##BackupSize)
#define HOOK_NATIVE_NOTRAMP(name) DetourCreateRemoteNative(hProcess,_##name, Hooked##name, false, &hdd->##name##BackupSize)
如上所见,我们从HOOK_NATIVE和HOOK_NATIVE_NOTRAMP的宏定义可以看出,它们都是调用了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函数,只是参数notUsed不同而已;而HOOK宏调用了函数DetourCreateRemote。由此可见ScyllaHide通过两种hook类型实现反调试的。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两种类型的hook进行举例,分别对HOOK、HOOK_NATIVE进行详细解说。
HOOK实现原理(OutputDebugStringA的hook流程)
对于HOOK类型的钩子,我们只分析一个熟悉的函数OutputDebugStringA,其他函数类似的原理。依照惯例,我们先上函数调用结构图: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ScyllaHide先获得了两个函数地址:钩子函数HookedOutputDebugStringA和目标函数OutputDebugStringA。
钩子函数HookedOutputDebugStringA是通过函数GetDllFunctionAddressRVA解析PE,获得导出函数地址,再加上模块(HookLibraryx86.dll)基地址构成。
而目标函数OutputDebugStringA直接通过GetProcAddress获得。有些人肯定会问,GetProcAddress获得的是本进程(本文中就是OD.exe)函数地址,怎么可以拿来当做被调试进程的地址呢?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,Windows系统有上百个进程,每个进程的很多dll都是相同的(尤其是windows自带的dll,如ntdll、kernel32、user32等),如果ntdll.dll在所有进程的地址都是一样的,那么对应的物理地址也就是一样的了,无论是内存开销还是内存管理上都会简单很多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需要知道一点:如果被调试进程包含kernelbase.dll模块,则获得kernelbase.dll的OutputDebugStringA函数,否则获得kernel32.dll的OutputDebugStringA函数,因为kernel32.dll最终会调用kernelbase.dll。
有了上面两个地址,直接使用宏HOOK进行挂钩,我们将HOOK宏展开,如下所示:
HOOK(OutputDebugStringA);
#define HOOK(name) hdd->d##name = (t_##name)DetourCreateRemote(hProcess,_##name, Hooked##name, true, &hdd->##name##BackupSize)
hdd->dOutputDebugStringA = (t_OutputDebugStringA)DetourCreateRemote(hProcess,_OutputDebugStringA, HookedOutputDebugStringA, true, &hdd->OutputDebugStringABackupSize)
void * DetourCreateRemote(void * hProcess, void * lpFuncOrig, void * lpFuncDetour, bool createTramp, unsigned long * backupSize);
现在我们分析函数DetourCreateRemote。
- 首先,ScyllaHide将被调试进程的OutputDebugStringA函数地址(lpFuncOrig)的50个字节读出来保存到局部变量里面originalBytes。
- 然后,执行int detourLen = GetDetourLen(originalBytes, minDetourLen);,获得detour指令(调整指令覆盖的所有指令)的长度。minDetourLen为常量6,包含一个nop,一个jmp,和一个4字节的地址。GetDetourLen调用了LengthDisassemble,LengthDisassemble是封装了反汇编引擎distorm而实现的获得指令长度的函数。函数GetDetourLen逐条分析指令,获得每条指令的长度,最终获得一个大于等于常量minDetourLen(即6)的值。
- 接着,如果参数createTramp为true,创建trampoline(蹦床),trampoline的内容包含两部分:detourLen个字节的函数OutputDebugStringA原始内容,和JMP
<OutputDebugStringA + detourLen>。
- 最后,将被调试进程的函数OutputDebugStringA的内容改为JMP
我们将上述结果画图表示如下:
我们可以看出,ScyllaHide直接将OutputDebugStringA跳转到了HookedOutputDebugStringA,虽然也创建了Trampoline,但是根本没有使用到。对照下面OutputDebugStringA的汇编代码,我们清晰的看到Trampoline将OutputDebugStringA前两条语句备份了一下,然后添加了一条JMP回<HookedOutputDebugStringA+0x0a>的指令。
; OutputDebugStringA原始汇编代码
76C15A60 68 34020000 PUSH 234
76C15A65 68 90CCCC76 PUSH 76CCCC90
76C15A6A E8 B5410300 CALL 76C49C24
为了大家能方便的理解Trampoline的作用,大家可以看下面图片内容:
至此,ScyllaHide的HOOK宏方式hook全部结束,下面分析下HOOK_NATIVE宏的原理。
HOOK_NATIVE实现原理(NtClose的hook流程)
SSDT和ntdll调用机制
要了解一个hook实现nt系列函数的hook功能,不得不说下ntdll的原理。我们先看下ntdll究竟干了什么:
B8 0C000000 mov eax, 0C ; ZwClose
33C9 xor ecx, ecx
8D5424 04 lea edx, dword ptr [esp+4]
64:FF15 C0000000 call dword ptr fs:[C0]
83C4 04 add esp, 4
C2 0400 retn 4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Nt系列函数的实现都很像,图中是NtSetInformationThread、NtSetEvent、NtClose函数的汇编内容,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设置了eax、ecx、edx,然后调用了fs:[C0]。其中eax是索引,ecx是子索引,edx是参数列表地址。这个eax的索引又是什么呢?我们先看下面截图:
对比上面两张图,我们发现这个索引刚好就是SSDT的索引,从r3进入r0层就是通过这个索引判断调用的哪个函数。由于Nt系列函数实现相似,根据索引实现的系统函数调用,所以,我们修改他们通用的调用地址,然后hook掉,再根据不同的eax和ecx值,就可以实现Nt系列函数的hook了。这个通用地址就是fs:[C0]。
Windows操作系统中,fs寄存器用于记录线程环境块TEB,根据TEB结构体定义可以看出0xC0偏移处的定义为:
PVOID WOW32Reserved; // 0xC0
wow64中直接也拿这个保留位置用于进行32位64位环境切换的跳板(wow64调用逻辑可以参考文章汇编里看Wow64的原理)。OD步进代码call dword ptr fs:[C0],就到了地址72B82320,该地址就是PCHunter中最后的那个hook地址了。下面我们分别看下hook前后内容:
这就可以看出,所有Nt系列函数都进入了HookLibraryx86.dll的内存空间,我们可以继续单步执行,调整到的内容就是HookedFunctions.cpp的HookedNativeCallInternal函数。
void NAKED NTAPI HookedNativeCallInternal()
{
#ifndef _WIN64
__asm
{
PUSHAD
PUSH ECX
PUSH EAX
CALL HandleNativeCallInternal
cmp eax, 0
je NoHook
POPAD
ADD ESP,4
PUSH ECX
PUSH EAX
CALL HandleNativeCallInternal
jmp eax
NoHook:
POPAD
jmp HookDllData.NativeCallContinue
}
#endif
}
ScyllaHide实现分析
有了上面的内容,我们已经了解了ScyllaHide实现Nt系列函数的原理,下面我们从源码看下它究竟如何实现的。
我们先看下HOOK_NATIVE宏展开内容,如下所示:
HOOK_NATIVE(NtClose);
#define HOOK_NATIVE(name) hdd->d##name = (t_##name)DetourCreateRemoteNative(hProcess,_##name, Hooked##name, true, &hdd->##name##BackupSize)
#define DetourCreateRemoteNative 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
hdd->dNtClose = (t_NtClose)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(hProcess,_NtClose, HookedNtClose, true, &hdd->NtCloseBackupSize)
我们可以看出HOOK_NATIVE最终调用了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函数,并将结果返回给了hdd->dNtClose,该值会被写入被调试进程,最红被HookedNtClose使用。
现在,我们可以看下函数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的调用图:
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函数相对简单点:
- 先读取NtClose的内存写入数组originalBytes中。
- 再通过函数GetSysCallIndex32(originalBytes),获取系统调用索引值,即汇编中的eax值。(GetSysCallIndex32等黑边框灰底色的函数都是distrom反汇编引擎实现的,大家可以跟踪下代码看下逻辑,不详细解释了)
- 根据程序运行环境类型,如果是32位的操作系统,执行DetourCreateRemoteNative32Normal函数,相关逻辑不在本节讨论范围,大家自己分析,可以参考HOOK和HOOK_NATIVE原理。
- 如果是64位的操作系统,先通过GetEcxSysCallIndex32获取系统调用“子索引值”,即汇编中的ecx值,然后执行DetourCreateRemoteNativeSysWow64函数,实现hook。
- 最后,将返回值赋值给hdd->dNtClose,该值之后会在HookedNtClose函数中被调用。
接下来,我们再看下函数DetourCreateRemoteNativeSysWow64的调用逻辑,如下图所示:
函数DetourCreateRemoteNativeSysWow64执行流程为:
- 根据originalBytes,通过distorm获取NtClose函数的关键值funcSize、callOffset、callSize。
- 根据函数GetCallDestination获取sysWowSpecialJmpAddress值(即前文的WOW32Reserved,函数内部直接通过 (DWORD)__readfsdword(0xC0) 获取)。
- 备份sysWowSpecialJmpAddress地址的内存内容。
- 将NtClose函数备份,并修改call调用。
- 在sysWowSpecialJmpAddress地址写入JMP HookedNativeCallInternal,实现hook。
- 返回trampoline,即自实现的NtClose函数,用于HookedNtClose函数中被调用。
蓝底的两个跟sysWowSpecialJmpAddress变量有关的逻辑,只执行一次,根据全局变量onceNativeCallContinue实现的。
NtClose函数的备份,用于HookedNtClose函数中被调用,那么它的内容是什么呢?假设跟原始的NtClose函数一样,那么肯定会重新进入HookedNtClose函数,从而进入死循环。我们先看下ScyllaHide如何实现的:
从图中可以看出,备份代码中添加了PUSH 180017指令,并修改了CALL指令为JMP FAR 0033:72B8271E。一开始很不理解为何多了个PUSH,调试了下,发现,CALL指令就是PUSH和JMP,ScyllaHide巧妙的构造了该内容,保证了程序不会进入死循环。
最后,总结下Nt系列hook原理,如下图所示:
其它关键点
minDetourLen为何为常量6(包含一个nop,一个jmp,和一个4字节的地址)
为什么是6,为什么不是5,为什么要多一个nop???我们知道被hook的地方有的是jmp指令(call dword ptr fs:[C0]),ScyllaHide会循环调用ReadProcessMemory函数,读取被调试进程的内存,部分代码通过读取第一个字节的指令内容来判断是否被hook过了,填充nop就是为了方便比较。
广而告之
九分出品,欢迎吐槽。更多精彩,可以前往博客地址。